锦衣卫 – 易强

一本史料详尽,完整贯穿明朝的书,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历史作用很清楚。对明朝各位皇帝也有简单的介绍,毕竟锦衣卫就是皇帝的私人队伍,顺带说了很多东厂西厂的东西,以及和内阁的纠葛。

朱元璋立吴王之初,即重视礼,汉唐败坏在他来说就是礼制败坏,他的偶像就是周武王,最初的锦衣卫也是处于维护礼制需要的机构。尔后慢慢合并入了兵卫的职责。由于和皇帝的亲密,后面更有了监督刺探情报执法的作用,虽然一开始执法还得最终经过三司。

朱隶认识到锦衣卫容易专权,遂启用宦官设立东厂牵制。皇明祖训虽然明示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无奈“不可轻改”本身就太灵活,太祖自己也开了先头,让太监外出地方办事。

东厂设立的时机选在永乐十九年迁都于永乐四年始建的北京京城,锦衣卫和东厂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西厂的设立源于东厂和锦衣卫引外人至大内让宪宗觉得很不安全,遂离西厂以节制。不过不管是西厂还是后来的内厂都不长久。

东厂西厂都是太监当头,锦衣卫行事。锦衣卫则有世袭的有流官,有的只禄名不干事的,大部分时候很庞大,基本都是皇帝的亲信,外戚的(明朝外戚不出任文臣),太监亲戚的,功臣之后的,或者亲王侍卫的。

因为太监平实跟皇帝的时间多,所以基本东厂的势力要大,但是也有例外,锦衣卫高高在上的时候,比如陆炳。也有一两段时间东厂和锦衣卫碌碌无为,因为皇帝也偶尔振作的时候。

总体来讲对言官来说还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对六部及以下或者平民就比较残酷,首辅下狱被杀的也有几位。生死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上的,不要看东厂或者锦衣卫嚣张跋扈。就算是曹吉祥(同期于谦死),刘瑾(同期李东阳),魏忠贤(同期杨涟左光斗)等大奸宦,也跟捏死小蚂蚁一样简单。

太祖朱元璋,30年。

建文帝,4年,太急于削藩,导致了燕王起兵。

成祖朱棣,22年。

仁宗,1年,任用三杨,停止下西洋,宽恕建文旧臣,可惜一年就崩了。

宣宗,10年,开启了太监读书的时代,为太监干政买下了伏笔。

英宗,14+7年,宠信王振,酿成土木堡之变。值得肯定的是结束了殉葬制度。

代宗(景帝),8年,英宗弟,可惜度量小,病重期间发生夺门之变。

宪宗,23年,为于谦昭雪,励精图治,可惜专宠万贵妃,也引起传奉官泛滥。

孝宗,18年,幸得太监怀恩搭救,五岁才被宪宗相认,勤于政事,厉行节俭,一夫一妻。

武宗,16年,精于游乐,刘瑾抬头,宁王造反,王阳明平叛。

世宗,46年,孝宗侄,杨廷和推荐人选。大礼仪之争。信奉道教,宠信严嵩。

穆宗,5年,先后启用徐阶,高拱,张居正,隆庆新政。

神宗,48年,开始是张居正和冯保的合作,万历中兴。可惜晚年国本之争,太子和福王导致了后续太多问题,党争也开始了。

光宗,红丸案,上位才几个月。

熹宗,7年,喜欢木匠活,乳母客氏的关系魏忠贤上位,阉党碾压东林党。

思宗,17年,铲除阉党,有心无力,猜疑心太重,李自成攻破内城,自杀于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