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藏传佛教 – 王尧

第一本到的关于西藏和藏传佛教的书。

前弘期

唐朝向西传播,同时印度佛教法师离开印度到藏区同当地学者合作,大概在7世纪。

文成公主(塑像布达拉宫)641年和亲带来了供养在大昭寺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宫廷欢迎佛教。

‘吐蕃僧诤记’记录了内地佛教和印度佛教在藏区的大辩论。

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乌孜大殿,藏梵汉三种建筑样式)779年建成,有佛有僧有法,三宝俱全。“七觉士”出家,没庐氏王妃出家铸钟,藏王(也叫赞普)刻碑。

这个时期有三位杰出的人物,叫‘堪洛曲松’。堪布是静命大师(希瓦措)生于孟加拉,两次入藏传播佛教,与莲花生等创建桑耶寺,并任第一人堪布,剃度七觉士;洛本是莲花生大师,把苯教的信仰和神融于了佛教;曲是藏王墀松德赞赞普,755-797在位,大力推行佛教,有宴前认舅的故事(汉金城公主之子)

藏王世系

松赞干布,芒松芒赞,墀都松(清除了实际操纵西藏政权的大相禄东赞的家族,藏史噶尔,后来他们到内地投靠唐,改姓论),墀德祖赞,墀松德赞(曲),墀德松赞(建立僧相),墀祖德赞(唐书上记为‘可黎可足’,与唐穆宗821年签订唐蕃会盟条约,823年唐蕃会盟碑拉萨大昭寺。),墀祖德赞被谋杀后,朗达玛上台,灭佛(842-846)。

墀,意为‘万’,大数目。

松,意为‘保护’。

赞,意为‘惹不起的精灵’。

藏民人手一个属于自己的碗;不随地吐痰,因为怕招惹小精灵‘贴布让’。

后弘期(朗达玛后一百多年的混乱后)

朗达玛被佛教徒拉隆白朵刺杀,分裂成斡松和永丹。斡松去了阿里三围(芒域,象雄,布让),永丹因为前后藏地区的起义去了甘青一带。

斡松第四代,象雄智光(益西沃)传位侄子绛曲沃,自己去追求佛法。因为印度本土伊斯兰教兴起,佛教大师阿底峡(982-1054,孟加拉王子,曾经担任印度最大寺庙那烂陀寺堪布)入藏,入驻托林寺。在大译师仁钦桑波协助,写就‘菩提道灯论’,强调戒律。后来阿底峡在佛学家仲敦巴的邀请下来到了前藏地区卓玛拉康(聂塘卓玛拉康,阿底峡像叫像我,还有手印,多余的泥料做的)

教派

噶当派:强调戒律,格鲁派也深受其影响。阿底峡至关重要。仲敦巴请来了阿底峡,还建了个热振寺。

萨迦派:传说先祖是七觉士之一,后辈中出了一个宝王袞却杰布,跟着卓弥大译师学习‘道果教授’等密法。再后来就迁去了萨迦。然后是宝王儿子贡嘎宁波也是萨迦初祖,再传儿子索南孜莫(1142-1182),是为二祖。再传弟弟扎巴坚赞,是为三祖,大学者,最后是四祖,也就三祖的侄子,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1182-1251)。蒙古人征服世界时,西藏被窝阔台分封给了阔端。阔端派人调查藏区,选中了和精通大小五明的萨迦班智达合作。于是乎,班智达就带着2个侄子远去凉州(武威),开始了蒙藏合作。后来接了衣钵的侄子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和帝师,掌管宣政院管理天下佛教和西藏。萨迦派尤其是萨迦班智达的高瞻远瞩在灭佛后的100年混乱后带领藏区转型有关键作用。

宁玛派:标榜由莲花生大师在吐蕃时期建立,古老的意思,因为萨迦派,噶举派都自成派系,这个有着深厚社会基础的家庭传授派系就由素尔波切建立。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一早就是宁玛派。一般认为宁玛派和苯教由很多互动关系。宁玛派还有一个独门的指导一个死亡解脱的法本。宁玛派带着红帽子所以也被叫红教喇嘛。

噶举派:重视口头传承。一代祖师玛尔巴从印度学成密法归来创立;二代祖师米拉日巴,11世纪的人,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比如学密咒为母报仇,后来投奔玛尔巴忏悔消除罪孽。他的弟子塔波吧建立了噶举派,分为四大八小十二派,其中最出名的一派是黑帽系噶玛噶举,直到现在十七世噶玛巴。最出名的是第五辈噶玛巴得银协巴,1409年永乐帝请他去南京被封‘如来大宝法王’。(明朝延续元对藏区采取了多封众建政策,对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分别分封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元朝时噶玛噶举还分出一个红帽系夏玛尔巴,和黑帽系互为师徒,(与格鲁派达赖/班禅关系一样),后来因为六世班禅去北京给乾隆祝70大寿死于天花,皇帝本人带着王公们捐了一大笔钱回来,班禅的同母异父弟弟也就是夏玛尔巴要分钱不被答应,勾结尼泊尔军队来抢,被乾隆派军打败,于是1757年开始就停封了。后来十六辈噶玛巴到了美国,自己给他侄子转成夏玛尔巴,这个夏玛尔巴年纪大了在印度又封了一个小噶玛巴。于是乎目前有两位十七世噶玛巴的局面。

格鲁派:宗喀巴大师(1357-1419)出生在青海,7岁出家受噶当派教育,16岁从青海去西藏学习访师。弟子众多,同时有两本很重要的关于显学和密学修行著作,1409年在拉萨举行了第一次传召大法会。同年也是永乐皇帝邀请噶玛噶举和萨迦派领袖去南京的时候,宗喀巴最后派了弟子释迦也失前去被封了‘西天佛子’,永乐去世二十年后,宣德九年被升级为‘大慈法王’。宗喀巴有两位重要的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一世班禅格勒贝桑。还有三位弟子分别修了定额7千7的哲蚌寺,定额5千5的色拉寺,定额3千3的噶丹寺,与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合称格鲁派六大寺。

关于达赖和班禅:宗喀巴大弟子根敦珠巴,二传弟子根敦嘉措,三传弟子索南嘉措都很有学问,蒙古俺答王很崇敬索南嘉措,称呼为‘达赖喇嘛’,蒙古语达赖意为大海,指大海一样的智慧。万历皇帝曾经邀请他去北京,称他大比丘。晚年圆寂于蒙古,俺答王新出生王子被指认为转世的四世达赖,后来回到西藏。后续的达赖都是‘嘉措’结尾,藏语大海的意思。宗喀巴另一弟子格勒贝桑传到第四代罗桑却吉坚赞,被控制全藏的固始汗于1645年赠予‘班禅博克多’称号,班禅就是大班智达。四世班禅雄才大略,主持了第五世达赖的转世,还未雨绸缪提前和达赖与固始汗一起与满洲建立了联系,满人入关后建立了满蒙藏联盟。康熙加赠了‘额尔德尼’封号,满语意为‘宝贝’。(有点怀疑班禅达赖是不是为了赶走噶举派支持的世俗政府引入了蒙古人,自己的格鲁派从此掌握了宗教领袖权…)

藏语是一个不易渗透的语言,一般不音译,所以基本佛教翻译到藏语都是意译,这样也让藏族人更容易普及学习和理解佛教。

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活佛转世

活佛,藏语叫‘朱贝古’,蒙语叫’呼图克图‘,都是化身佛的意思。敬语呢叫‘仁波切’,大宝贝的意思。

最早的活佛转世在13世纪由噶举派开始。最大门派噶玛噶举派的第一位噶玛巴都松钦巴,他名字的藏语意思就是‘知道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建立了楚布寺,噶玛噶举的根本道场,很有声望。他的弟子噶玛拔希接过衣钵后,看到大家都都松钦巴的崇敬一致没有减退,还希望他能继续服务大众,于是就宣布自己不光是弟子,还是一世的转世。从此以后,‘转世’就是认为这位喇嘛很有慈悲,原本已经功德圆满,已经有觉悟,已经有解脱了,可以出世了,但他有慈悲心,觉得他的任务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在茫茫苦海中煎熬,因此他就再回来给苦难的人以救助,宣传佛教的宗旨,是他们得到解脱,就是‘再回来’的意思。因此活佛也只能说圆寂,或者藏语‘贡巴佐’,就是‘假期满了’的意思。

第三世和第四世的噶玛巴都还平常,因为蒙古人统治时,噶玛派站到了阿里不哥一边,后不被忽必烈待见,(元时是萨迦派最辉煌的时候)到了第五世,因为有永乐皇帝的金边黑帽的赏赐,他的权威延续性和有效性就得到了证明。当然目前这顶帽子在锡金的绒德寺里,2个争议的噶玛巴都没有得到它。

后来其他教派都跟进,尤其是格鲁派加以制度化。因为格鲁派也和噶举派一样来自民间,最需要传承。宗喀巴大师因为太伟大了吧没人敢宣布转世,达赖喇嘛第三世开始转世,班禅是第四世开始的。四世班禅英明神武,因为满蒙藏联盟,被封为班钦(大班智达),五世达赖被顺治颁赐金册金印和正名。从元开始,到明,到清朝最甚,无不体现了王权和教权的政治互动。乾隆皇帝颁赐两个金瓶,一个放在大昭寺用于藏区活佛转世,一个放在雍和宫用于内外蒙古活佛转世,王权高于教权。

经院教育

传统的经院教育包含:扎仓,康村,米村三级,相当于学院/系和小组。系和小组按地理分配。宗喀巴大师能干的弟子们完成了几大寺庙的创建和壮大,也终于在15/16世纪巩固了格鲁派的地位,同时确立了经院教育规范。

西藏的政教合一,宗教领袖即是政府头头,全西藏若干宗(县)/谿卡(庄园)地方官基本都是一僧一俗,在家的俗都是贵族出身,所以出家为僧是普通人的唯一机会。但是藏区的僧跟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寺庙之提供茶水,家人需要在寺庙修间房子。

教学内容第一步学唯识,唯识讲解脱,是佛学的基础;第二步学因明,佛教逻辑学;第三步学入中论,‘中庸之道’。学了2种就可以去小庙做个住持,或者回家当老师。藏区有大小一万八千所寺庙。第四部学戒律;第五部讲宇宙观。

五部经学完就可以辩论,取得学位。最高一级是是在拉萨举办的传召大法会(宗喀巴大师1409年的是第一届)举行的格西考试。与会僧众十万,在大会上辩论可以取得最高格西学位,拉然巴格西,每次就几个人取得。

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汉文大藏经分经,律,论(所以有三藏法师的称呼)。显教部分汉藏基本差不多,但是汉文大藏经密教内容很少,也因为佛教传入西藏时,密教正是兴起之时。藏文传说是7世纪吞米桑布扎由藏王派遣去印度学习回来创造。所以藏的准确历史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包括藏传佛教。(那是不是因为学佛需要才去学习引入文字呢?)

寺庙

更早的大昭寺(墀尊公主)和小昭寺(文成公主)都是私人的殿堂,第一个正式的佛寺是779年的桑耶寺,有了出家人,有了堪布。大昭寺在文革时损坏严重,它的地位很崇高。然后托林寺是阿底峡从印度来藏后入驻的。后有楚布寺,萨迦寺等等,最后是格鲁派的六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

寺庙除了宣传佛教教义,还要教授佛教知识-大五明和小五明,解决地方事务,医疗中心,庙会交易等。

大师作品

米拉日巴,苦行僧,以自然入诗;

萨迦班智达,以道德入诗;(比汉人的伪君子们估计要强很多。)

宗喀巴,第二佛陀,以宗教的境界入诗;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多产的诗人。

后面提到了愤世嫉俗的更敦群培,一个离经叛道的活佛。

从书中可以看到其实农奴制哪里是农奴,汉地不一直都是这样么,也没说是农奴啊,都是说佃户之类的而已。另外,作者有替王权和所谓的统一民族大团结辩护的思维在,这点感觉比较吝啬,不大气。其实这些都是继承,如果继承下来了,但是没有很好的管理,为什么要维持以前的样子呢,民本民本。其他都挺好的,是一本熟悉西藏和藏传佛教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