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回忆录

余英时(1930年1月22日-2021年8月1日),安徽潜山人。

1930年出生于天津,先是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香港新亚书院和香港中文学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各地任教,晚年寓居在普林斯顿。

在学术上,余英时专治思想史,以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通古知今,成为21世纪罕见的史学泰斗。2006年,余英时先生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美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又获得唐奖第一届汉学奖。同时,余英时先生持续关注现实、坚持在公共领域发声,他的独立自由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学者的深邃眼光,使其成为当下华语知识分子的典范。

一句‘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道出了中国传统和现代合二为一知识分子的最振聋发聩的力量。很惭愧去世那几天才知道他的名字,然后开始找他的著作看。回忆录就很有意义,记录了从出生的辗转,儿时的乡村记忆(在潜山乡下待了9年,估计和老家的情况基本一致),学生时期的启蒙和冲撞,都很鲜活。还有一趟火车引起的人生转折,留居香港,师从钱穆,后到哈佛求学,最后留美任教。也讲述了在香港和美国期间的中国文化/哲学/历史研究概况,对此完全陌生的我居然看了也有了几分兴趣。

为此大概理解了一点关于‘汉学’‘新儒学’的概念。余先生的价值观坚守更是令人敬佩。

怎么样才能让古老而流传至今的儒家精神,更好的融入到民主自由科学中去呢,儒家精神的生命力一定会长存下去的。